English

当代知识分子应对压力

2009-01-01 15:31:00 来源:书摘 郑日昌 我有话说

人是生活在压力中的。婴儿的出世就是个经受压力的过程,人的一生都是在压力中成长的。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模范、大庆铁人王进喜说得好:“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可见,压力有其正面的积极功能,没有压力

,个人和社会就丧失了进步的动力。

压力是把双刃剑。两类压力对人有害:一是超出人承受力的过强的压力,大惊、大怒、大悲、大喜,均可导致人身体和精神的崩溃;二是引起人负面情绪的持久性压力,连续不断的紧张焦虑、忧愁恐惧,都可使人罹患身体和精神疾病。上述两类压力不但有害身心健康,还会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人际关系,从而妨碍个人事业前程、家庭和睦乃至社会的安定和谐。

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压力和不同的感受。工农大众感受到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到更多的是精神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阶级斗争年代,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压抑和恐惧;和平发展时期,则有很多知识分子感到焦虑和浮躁。

有人说现在是压力的时代,知识分子的压力比过去多、比过去大。我对此说存疑。过去有过去的压力,现在有现在的压力。二者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很难做量的比较。若一定要比较,我以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压力,纵向不比过去大,横向不比工农多。起码笔者个人感受如此。遥想当年,知识分子斯文扫地,挨批判,做检查,思想改造,劳动锻炼,既触及灵魂,又触及皮肉,压力不能说不多、不大。虽无确切统计资料,仅凭个人所见,因不堪屈辱而自杀或长期郁闷而早亡的人数应不会少于现在所谓的过劳死者。与往昔相比,当今社会政治何等宽松,经济何等繁荣,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感到压力大者,主要是未经历过苦难、不识愁滋味的青年。因为压力的大小是相对的,同人的承受力有关。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压力太大,而是某些人的承受力太差。

如此说来,当代知识分子就没有压力或压力很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不同的是,过去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外界,现在的压力主要源于自身。

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职业、新术语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就连衣食住行也有很大改变,令人眼花缭乱。有变化就要去适应。在一个发展较慢或相对稳定的社会,人们已形成一套与其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在一个急剧变迁的社会,则需要不断调整和应对,适应困难者便会感受到压力。知识分子往往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对变化尤为敏感,所经受的压力自然也大一些。

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时代,强调集体利益,否定个人作用,反对成名成家,人们责任分散,压力当然不大。市场经济奉行的是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职场商场,犹如战场。升学就业,职称职位,婚姻家庭,房子车子,无一不靠竞争。正是这种竞争,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天高任鸟飞,弱者徒伤悲。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人们不得不加大工作负荷,加快生活节奏。以个体劳动为主,又有较强自尊心、虚荣心的知识分子,自然会感受到无情的压力。

市场化的经济要靠民主化的政治来保障,没有政治的民主化就谈不上国家的现代化。政治的民主化必然导致价值的多元化。民主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有自由就要选择,要选择就有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双趋冲突、前有狼后有虎的双避冲突以及又想拿又怕烫的趋避冲突。简言之,自由多则选择多,选择多则冲突多。同强调集中统一的一元化社会相比,民主社会选择多和冲突多无疑也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压力,特别是在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面前,机会太多、诱惑太多,压力自然也多。

除了上述变化的压力、竞争的压力、选择的压力之外,各种来自工作、生活、人际矛盾、子女教育以及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方面的具体压力更是不胜枚举。

大浪淘沙,在众多压力面前,知识分子有的积极乐观,越战越强,越挫越勇,不断成长、成功;有的却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一事无成;也有的身心俱疲,积劳成疾,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据不久前的媒体报道,有七成以上的知识分子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寿命要比普通人群少十年左右。此结论虽然不是通过科学的抽样调查得来,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拥挤的人才市场

压力当头,必须学会应对。心理学将人应对压力的策略分为两种:一种是问题应对,一种是情绪应对。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达到目的,称做问题应对,将问题解决了,压力便消除了。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喜怒哀乐,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种对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谓之情绪应对。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并无积极消极、孰先孰后之分,应该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不断地既抓好问题应对,又抓好情绪应对,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问题应对主要涉及确立适当目标、制定周密计划、讲究科学方法以及合理运筹时间等方面。面对压力,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匹夫之勇、盲目蛮干、张弛无度等均是问题应对不当的表现。

情绪应对的方法多种多样

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哭一哭、喊一喊、唱一唱、跳一跳等方法把情绪合理地表达出来,谓之宣泄。

通过读书报、练字画、看影视、做运动、学歌舞、玩棋牌、养宠物以及逛街、钓鱼、集邮、旅游、家务等活动摆脱烦恼或离开烦恼源,谓之转移。

叹气、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听音乐、按摩、催眠或在大脑中浮现出蓝天白云、森林草原、江河湖泊、海浪沙滩、小桥流水等美好景色或宁静的田园风光,谓之放松。

用玩笑调侃或自我解嘲的方法化解矛盾冲突,摆脱窘迫尴尬,谓之幽默。

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地接触令自己不快的刺激,逐步适应,谓之脱敏。

改变目标和追求,或用一方面的优势弥补另一方面的不足,谓之代偿。

无意识地或潜移默化地接受自己或他人积极的言语和行为的影响,谓之暗示。

经过努力还得不到的东西就说它不好的酸葡萄心理,自己所有的东西摆脱不掉就说它好的甜柠檬心理,谓之自慰。

化悲痛为力量,变压力为动力,将情绪激发的能量引到正确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创造性,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谓之升华。

看人看己看事,变绝对为相对,化片面为全面,转静止为发展,牢固树立不好中有好的一面、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现在不好将来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哲学思想,谓之辩证。

方法多多,不一而足,有的治标,有的治本,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

何谓智慧?世界观、方法论、辩证法是也!把知识看成绝对真理,会比无知更痛苦。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养成辩证的思维习惯。

应对压力,除了靠个人努力,还可以争取亲友、同事等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必要时还可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帮助。社会上应普遍建立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系统,这是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摘自《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版,定价:2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